中国科学家在Nature及其子刊发文,揭示液-液相分离不仅影响病毒复制,还调节宿主细胞的功能以促进病毒传播
2021年7月26日讯/生物谷BIOON/---现在已经确定,涉及蛋白质和核酸的较弱的多价相互作用可以通过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LLPS)形成无膜的大分子集合体或凝集物。这些凝集物在真核细胞中很普遍,我们如今开始了解它们的许多细胞功能。LLPS也被发现在细菌中和在病毒感染期间发挥作用。在病毒感染期间,L
Nat Biomed Eng:揭示扩散到淋巴结中的癌细胞躲避宿主机体免疫破坏的分子机理
2021年7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强烈而持久的抗癌免疫反应与抗肿瘤引流淋巴结中产生的活化癌症特异性T细胞直接相关,然而,癌细胞仍然可以定植于淋巴结中并驱动肿瘤进展。淋巴结对于机体抵御肿瘤的免疫反应至关重要,但矛盾的是,能扩散或转移到淋巴结中的癌细胞往往会躲避免疫细胞的清除作用。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Biomedical En
SARS-CoV-2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及介入治疗
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感染引起的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给全球经济和健康带来前所未有的挫折。SARS-CoV-2具有异常高的传播能力和极其广泛的组织向性。然而,维持这种程度的毒性的潜在分子机制仍在很大程度上未被探索。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回顾了SARS-CoV-2如何通过各种受体(如ACE2、neuropilin-1、AX
Science:中美科学家揭示耶尔森菌感染诱导宿主细胞焦亡机制
2021年6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致病菌采用了多种策略来破坏宿主的先天免疫信号以促进其感染。以前的研究显示,耶尔森菌效应蛋白YopJ靶向并抑制TAK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activated kinase 1, 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以阻止促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为了反击,宿主细胞通过启动RIPK1(r
单细胞融合蛋白共表达方面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丁显廷教授和谢海洋助理研究员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杂志上发表论文,报道了一种基于微芯片免疫印迹方法的单细胞转染效率分析芯片(scTAC),用于快速准确地分析数千个宿主细胞个体中外源基因的表达差异。scTAC不仅可以对单个细胞中外源基因表达活性的信息进行灵敏、快速、准确的分析,还可以用于稀有细胞转染效率的分析和转染方法的评
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迎来新选择 基石药业普吉华®多地开出首批百余张处方
6月21日,基石药业的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精准治疗药物普吉华®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等近百家医院开出近200张处方单,并面向全国近70个城市约80家药房供药, 我国首个获批的选择性RET抑制剂普吉华®正式惠及患者。 【普吉华®面向全国近70个城市80家药房供药】 肺癌仍是当前中国癌症中的“头号杀
鼠伤寒沙门菌或能利用肠道上皮细胞在宿主肠道中定植
2021年5月31日 讯 /生物谷BIOON/ --持续性或间歇性的腹泻(排便)是沙门氏菌感染的特征,其对于疾病的粪口途径传播非常重要;在肠道中,鼠伤寒沙门菌能积极侵入肠道上皮细胞(IECs,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并在含有沙门菌的空泡和细胞胞质中生存;细胞质中的鼠伤寒沙门菌能快速复制并表达入侵因子,从而诱导被感染的上皮细胞挤
Science:利用源自宿主细胞的非典型crRNA可实现Cas9的多重RNA检测
2021年5月4日讯/生物谷BIOON/---CRISPR-Cas免疫系统通过CRISPR RNA(crRNA)的引导降解外来遗传物质。crRNA作为间隔重复序列单元被编码在这种系统的CRISPR阵列中。每个crRNA通常由对CRISPR阵列转录而来的前体进行加工而成,然后与这种系统的Cas效应核酸酶合作,直接裂解靶核酸。在作为Cas9核酸酶和许多CRISP
我国科学家揭示CRISPR-Cas系统对宿主细胞成瘾机制
2021年4月30日讯/生物谷BIOON/---CRISPR-Cas系统有效地保护细菌和古细菌免受病毒和其他类型的外来DNA的侵害,但是,作为防御系统的特征,它们也给宿主带来不可忽视的适应成本,例如,自身免疫的风险和对外源有益基因的排斥。据推测,这些代价导致CRISPR-Cas在细菌中的频繁丢失,这反映在这种系统的斑片状分布上,甚至在亲缘关系较近的细菌菌株之
Nat Commun: 病原体寻找宿主细胞的"统计学"规律
在细菌感染宿主的整个过程中,病原体如何正确定位宿主细胞一直以来是一个十分令人感兴趣,但同时没有得到清晰揭示的问题。以往研究推测趋化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似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最近一项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研究中,来自法国蔚蓝海岸大学(Université Côte d’Azur)的Fernando Perua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