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CA:武大血清多肽谱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武汉大学生物医学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冯钰锜课题组在血清多肽谱学的研究上取得了新进展。他们描述了一种新的用于选择性富集内源性多肽的磁性介孔二氧化硅(Fe3O4@ mSiO2)颗粒的合成策略。 Fe3O4颗粒利用溶胶 - 凝胶法涂上硅壳,再经假相合成法由无定形二氧化硅壳转化为有序介孔二氧化硅壳。

2012-11-18

ACIE:邹汉法等血浆中内源性多肽的研究获进展

血浆中多肽的分离鉴定对于疾病标志物的筛选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血浆复杂的成分组成和多肽、蛋白质极高的含量动态范围,对内源性多肽的高效富集和分离鉴定形成了巨大的困难。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邹汉法、吴仁安研究员等人采用该所张涛研究员研究组所制备的碳介孔材料(OMC),成功发展了血浆中内源性多肽的高选择性富集与分离鉴定的新方法。

2012-11-18

PLoS ONE:新生物活性多肽促伤口愈合功效显著

研究者们结合生物活性肽能成功刺激伤口愈合。体外和体内研究已经证实两种多肽的结合能刺激血管生长,促进组织重生。将来,这些多肽或许能进一步发展成慢性和急性创伤的新的治疗手段。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PLoS ONE杂志上。 研究团队试验了一种新制造出来的多肽——UN3,希望能在床前模型中刺激受损的血管愈合(血管损伤在外周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患者中常见)。

2012-11-18

Soricimed抗癌多肽SOR-C13研究性新药申请获FDA批准

2012年5月30日,Soricimed生物制药公司,一家开发新型癌症治疗及诊断制剂的私人公司,今天宣布,抗癌药物SOR-C13研究性新药申请(INDA)已获FDA批准,同时,加拿大卫生部已批准开展SOR-C13 I期临床试验。 SOR-C13是一种靶向性多肽,能够抑制上皮性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及其他癌症细胞上的非电压门控钙通道。

2013-03-04

多肽类药物将受重点扶持 国内企业有望大展拳脚

一种名为促肝细胞生长素的多肽类药物,获得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常春明医生的认可。从2009开始,在对80例婴儿肝炎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观察中,常春明发现,在采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这种多肽药治疗后,患者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两项肝功能指标)都趋向正常,他向记者表示,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婴儿肝炎综合疗效显着,值得推广。 多肽药物对人类的健康正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2011-10-09

JBC:汗液产生DCD多肽能杀菌

人体汗液具有杀菌功效早就为人所知,但其杀菌原理却长期未知。对此,德国研究人员给出了答案。相关论文发表在3月9日的美国《生物化学期刊》(JBC)上。 德国蒂宾根大学教授比吉特·席特克和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阿纳·乌尔里希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人体皮肤不仅是阻挡异物的天然屏障,还拥有一套抵抗细菌、病毒和真菌的化学防御系统。

2012-11-18

蛋白相互作用研究利器——多肽阵列

让蛋白相互作用研究更简单!

2013-11-01

高通量多肽阵列技术发展—博肽健诺威成功案例

后基因组时代,科学家们已将研究重点由基因组学研究转向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蛋白质组学以研究细胞蛋白质的组成和机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以及他们与疾病发病机理之间的关系为主。而蛋白质与其它生物大分子如其它蛋白质、核酸及多糖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则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关键部分。目前,许多技术已开发用于这一相互作用研究,多肽阵列技术是其中关键且最好的技术之一。

2014-01-21

PLoS ONE:赖仞等多肽在痤疮治疗研究获进展

痤疮是发病于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青少年,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目前认为痤疮的发生过程为:人进入青春期后激素分泌增多导致皮脂腺产生的大量皮脂不能有效的排出,便形成了微粉刺,加上痤疮丙酸杆菌等的大量增殖,最终诱导并加重炎症反应。

201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