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 Cell:浙大刘伟组揭示调控自噬起始和脂质生成的新通路
乙酰化作为哺乳动物细胞内重要的蛋白翻译后修饰,参与调控众多的生物学过程。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300通过乙酰化组蛋白和其他蛋白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然而,我们对细胞内p300的活性调控机制却知之甚少。10月12日,Molecular Cell杂志在线发表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刘伟教授课题组题为“mTORC1 Phosphorylates Acetyltransferase p300 to Re
Science:利用DNA复制节律杀死癌细胞
图片来自哥本哈根大学。2017年11月16日/生物谷BIOON/---人细胞在一生当中都会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在这个过程中,稳定地甚至是有节律地供应DNA构成单元(building block)是产生新的DNA所必需的。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健康与医学学院的研究人员首次展示了人细胞如何精确地调节这个过程从而确保它不会发生差错和导致疾病。他们还展示了他们如何能够操纵这种节律,
癌症新认识:三分之二癌症主要源自DNA复制随机错误
DNA复制错误突变是导致人类癌症三分之二出现突变的主要原因。此外,科学家强调了早期发现的重要性,以及及时介入可以减少DNA复制错误突变癌症患者的死亡率。近日,最新一项研究报告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科学家基于数据证实了随机DNA复制错误对于癌症所起到的重要作用,28.9%癌症相关突变源于环境因素,5%源于遗传因素,66.1%源于DNA复制随机错误。癌症可能是由于遗传性突变引起的,其中包括环境因素,或
科学家首次拍摄到DNA复制视频 颠覆教科书相关内容
科学家第一次捕获DNA复制的实时视频。有趣的是DNA的复制过程超乎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之前预期。事实上,这部视频颠覆了教科书相关内容。这标志着科学家第一次捕获单个DNA分子复制自己的近距离镜头。镜头是实时的,并表明这个特定的生活组成部分有意想不到的“随机性”。当称为解旋酶的酶解开DNA并将DNA的双螺旋解开分成两股时,DNA复制发生。称为引物酶的第二种酶然后将引物引入未分解的链,然后称为聚合酶的另一种
mTOR抑制剂可抑制肠道中的HIV复制
图片来自JCI Insight, doi:10.1172/jci.insight.93230。2017年9月2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医院研究中心(CRCHUM)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延缓HIV感染者胃肠道中的病毒复制的方法。这一进展可能导致人们开发出新的治疗策略来补充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改进对HIV感染者中的病毒复制的控制,并且阻止与慢性感染相关
Science:揭示细胞在复制期间如何维持它的身份
图片来自The lab of Ken Zaret, PhD, Perelman School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2017年9月16日/生物谷BIOON/---在细胞分裂之前,染色体似乎是乱七八糟的。在细胞分裂期间,亲本细胞染色体和它们的副本通过浓缩和变得比任何其他的时候紧凑上千倍而自我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长期假设基因在细胞分裂期间是“
DNA双链复制存在极大的随机性
2017年6月18日/生物谷BIOON/---几乎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依赖于DNA复制。如今,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的研究人员首次能够观察单个DNA分子的复制,并且取得一些令人吃惊的发现。首先,这种复制存在的随机性要比人们想象中的大很多。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6月15日的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ndependent and Stochastic Action
研究发现药物阻断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机制
在全球范围内,有 7100 万丙肝感染患者。经过数十年的感染后,慢性丙肝会进一步损坏肝脏,提高其发展成为肝病终期及肝癌的风险。如今,在美国,该病毒成为导致肝病死亡的主要原因。自研究开发了联合疗法后,丙肝对抗病毒药物具有了抵抗性,极有可能会导致治疗失败。在一组药物疗法中,抵抗性尤其重要,但其阻止病毒繁殖的作用机制知之不多。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知名 NS5A 抑制因子的抗病毒药物
PLoS Pathog:揭示NS5A抑制剂药物阻止HCV复制机制
2017年6月9日/生物谷BIOON/---据估计,在全球有7100万人感染上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在几十年的感染后,慢性HCV感染导致肝脏渐进性损伤和增加患上晚期肝病和肝癌的风险,从而使得这种病毒成为美国肝脏相关死亡的一种主要原因。尽管近期已开发出有效的药物联合疗法,但是HCV能够经过进化对这些抗病毒药物产生耐药性,从而潜在地导致治疗失败。对一类用于治疗的药物而言,这种耐药性是特别重要的,
eLife:致癌病毒或可控制免疫细胞复制 促其永生
病毒往往会贪婪地接管宿主机体的运转机制,并且使其成为病毒的优点,但很少有人类病毒能够像EB病毒那样惬意,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在几乎十分之九的人体内都能够找到,但其并不会诱发任何疾病效应。但这种病毒却会诱发青少年出现单核细胞增多症,同时还会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引发多种类型的淋巴结癌症,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