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二氧化碳可制生物燃料
众所周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吸收从太阳来的辐射,这也是导致气候暖化、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而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University of Georgia)的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一种方法,可以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生物燃料等有用的工业产品,进而增加二氧化碳的用途。据Phys.org网站报导,这种方法就是以遗传学的方法改造细菌,使其像植物的光合作用一样,利用二氧化碳产生出有用的东西来。
感冒药“实名制”不是麻烦而是规范
“感冒药购买‘实名制’并不是自找麻烦,而是避免它被用到不该用的地方,保障规范用药。”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会长白慧良28日说。 需实名购买的并不是全部感冒药,而是指含麻黄碱类的药。2012年,国家有关部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规定药品零售企业销售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应当查验购买者的身份证,并对其姓名和身份证号码予以登记,一次销售不得超过2个最小包装等。
过程工程所等合作完成以浮萍为廉价原料制生物燃料的研究
美国化学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CS)《科研快讯》(ACS Press Release)近期报道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Christodoulos A. Floudas教授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肖炘、李杰、曹宏斌,以及北京大学马炯副教授,中石油乔永博士和其石油化工研究院胡徐腾教授等联合完成的以浮萍为廉价原料制生物燃料的研究。
宁波天使投资机构(人)开始实施备案
自去年底《关于加快“天使投资”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宁波市相继推出系列操作办法和实施细则。近日,宁波市出台相关实施细则,正式启动创新型初创企业、天使投资机构(人)的备案及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的申请受理工作。 为了积极培育天使投资机构(人),引导天使投资机构(人)对创新型初创企业进行投资,宁波市计划对符合条件的天使投资机构(人)、投资项目给予税收、科技项目和引导基金等多方面的支持。
中国煤制芳烃技术填补国际空白 缓解原油短缺
摘要:记者11日从华电集团获悉,由华电集团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的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煤制芳烃技术问世。这项技术填补国际空白,将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效缓解我国原油短缺现状。同时,世界首套万吨级甲醇制芳烃工业试验装置也在陕西建成。 芳烃为大宗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服装面料、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移动通讯等,目前我国年消费量超过2000万吨。
医院熬制的中药液 包装咋“三无”?
“从医院看病回来,发现中药液包装袋上基本没啥药品说明,这是不是违规,服用后对人体有没有不良影响?”近日,市民张先生发现,自己前段时间从医院拿回来的中药液是“三无”药品,对其质量安全方面产生了担忧。记者发现,张先生所说的中药液包装上确实没有药品的相关说明,只是在药袋后面标出了注意事项。对此,烟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中药液是严格按照医生处方调配中药熬制的,属于一种医疗服务。
日本用iPS细胞制出部分肾脏组织
日本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的科学家长船健二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iPS细胞(人类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成功制造出肾脏中的重要器官——肾小管的立体结构。迄今为止,人们利用iPS细胞已经成功制出了视网膜细胞与心肌细胞,而制成复杂的内脏器官结构还是首次。
IECR:以浮萍为廉价原料制生物燃料
美国化学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CS)《科研快讯》(ACS Press Release)近期报道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Christodoulos A. Floudas教授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肖炘、李杰、曹宏斌,以及北京大学马炯副教授,中石油乔永博士和其石油化工研究院胡徐腾教授等联合完成的以浮萍为廉价原料制生物燃料的研究。
南澳科学家意外发现可制新型生物燃料的超级藻类
南澳科学家表示,一种他们称之为超级藻类菌株的偶然发现,可能会导致新型生物燃料的产生。 南澳研究与发展研究所(SARDI)花了6年时间,在全南澳和大澳大利亚湾藻类收集藻类。而最特殊的具有商业潜力成为一种燃料的菌株却不是收集到的,而是偶然出现在研究人员纳亚尔(Sasi Nayar)博士阿德雷德实验室的一个烧杯里。 纳亚尔博士表示这项新发现最独特之处是它的商业潜力。
山西煤化所醋酸加氢制乙醇技术中试成功
日前,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610课题组开发的醋酸加氢合成乙醇技术成功在小店基地完成中试并实现平稳运行,实现了催化剂与工艺的全面验证。这一中试项目规模为50吨/年,采用工业型非贵金属催化剂,醋酸转化率>99.8%,乙醇选择性>99.5%。醋酸加氢合成乙醇是煤经甲醇、醋酸制乙醇技术的核心单元,技术中试的完成,标志着山西煤化所煤制乙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