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 Neuroscience:一种DNA修复酶可修复特定基因组不稳定性

去乙酰化酶1(SIRT1)是一种用来修复受损DNA的酶,但8月《自然—神经科学》上的一项报告发现,该酶还可以修复患有神经退行性疾病诸如阿尔兹海默症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又名“渐冻人”症,ALS)的小鼠体内的基因组不稳定性。 与身体中其他细胞不同,成年哺乳动物大脑中的神经元不会发生分裂。既然不能通过复制现有DNA来实现修复,那么DNA受损以及导致的基因组不稳定对神经元来说是一件特别麻烦的事。

2013-08-30

JCI:人胚胎干细胞产生的神经衍生物染色体1q基因组不稳定

人胚胎干细胞系VUB03-DM1产生的神经衍生物特征。 能够产生任何胎儿或成体细胞类型的人干细胞也被称作多能性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人们希望这些细胞---它们当中最为著名的是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hESCs)---能够被用于产生具有治疗用途的细胞群体。

2012-11-18

Cell Res:杨崇林等细胞凋亡及基因组稳定性研究获进展

1月3日,国际著名杂志Cell Research在线刊登了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杨崇林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MRG-1 is required for genomic integrity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germ cells,”,文章中,作者揭示了其在细胞凋亡及基因组稳定性研究中取得的新进展。

2012-11-18

Cell Stem Cell:iPSC基因组稳定性良好

美国研究人员通过对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基因组测序,发现重编程过程不会增加DNA重排或逆转录因子转座的风险。该研究成果发表于10月4日的《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杂志上。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C)绕开了胚胎干细胞研究面临的伦理和法律等障碍,因此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然而,如果大部分iPSC含有有害的遗传突变,则它们的生物医学应用将会大大受损。

2012-11-19

:在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保护基因组稳定性可以显著改善iPS细胞的质量

体细胞重编程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再生医学研究中,通过该技术获得来自患者的多能干细胞,进一步用于自体移植可以避免免疫排斥问题,从而使其成为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研究的热点领域。 核移植和iPS技术均能将体细胞重编为多能干细胞,然而两者的重编程的能力却不同。核移植后获得的胚胎干细胞(ESCs)具有与正常ESCs相似的多能性,通过四倍体囊胚注射能够获得小鼠,然而大部分的iPS细胞却没有这一能力。

20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