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NAS:细胞周期中嘌呤合成新机制

近日,来自美国的科学家在著名国际期刊PNAS发表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发现 purinosome的组装与去组装过程随细胞周期变化并且与细胞周期过程中嘌呤的生物合成过程有关,并且在不同细胞模型中purinosome可能出现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

2015-02-09

嘌呤醇毒性的风险因子

肾功能不全和HLA B*58:01基因型是别嘌呤醇毒性的风险因子,应避免将该药处方给肾功能不全患者及HLA B*58:01等位基因携带者。

2014-11-06

科学家揭示双链DNA中错配碱基自发翻转的规律

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赵新生、高毅勤两个课题组通力合作,近日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重要论文,利用新颖的单分子实验手段重新测算了双链DNA错配碱基自发反转的速率,并运用动力学模拟方法对其分子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于阐明酶对碱基进行修复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价值。

2014-06-25

Nature:“摇晃”的碱基对决定tRNA的保真度

tRNA合成酶必须将合适的氨基酸附着到合适的、同源的tRNA上来维持遗传代码向蛋白质的正确翻译。丙氨酸的tRNA中一个“非华生-克里克碱基对”G3-U70确保被合成酶(AlaRS)正确氨酰化。

2014-06-26

Nature:一种代谢性嘌呤“安全阀”

一个活细胞(如大肠杆菌)中上千种代谢物的浓度和流量的控制,是通过对酶浓度、活性和基质占据情况的调控实现的。嘧啶的从头生物合成按过去所报告的是在第一个“committed pathway step”(由“天冬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催化)和前一个step(氨甲酰磷酸合成酶)被调控的。本文作者识别出一个新颖的调控策略(从UMP到尿嘧啶的一个溢出通道),大肠杆菌用它来避免过量嘧啶生物合成最终产物的积累。

2013-08-25

Nat Struc & Mol Biol:杨财广等揭示核酸去甲基化酶识别碱基损伤的分子机制

最近,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杨财广课题组等在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等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揭示核酸氧化酶识别甲基化碱基损伤的分子机制。 2002年有研究发现,大肠杆菌AlkB蛋白利用催化氧化去甲基化的反应机理对核酸碱基上的烷基化损伤进行修复,实现调控烷基化试剂对细菌的伤害。这一发现掀起了该领域的研究热潮。

2012-11-18

Nat Methods:新方法对人类基因组进行有效地单碱基编辑

近日,来自格莱斯顿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项新技术,可以对人类基因组进行单碱基编辑。

2014-02-12

Nature:专家首次为大肠杆菌植入人工碱基

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公布的一项合成生物学研究显示,科学家首次将人工合成碱基对插入大肠杆菌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中,且并未影响其生长和复制过程。这一成果向利用合成技术“订制”特定生物组织迈进一步。

2014-06-18

BCX4208结合别嘌呤醇共同治疗痛风2b阶段取得可喜成果

BioCryst 医药公司公布了,BCX4208结合别嘌呤醇2b阶段随机研究的可喜成果。BCX4208是一种新型日服的口服酶抑制剂,被当做黄嘌呤氧化酶的补充治疗,来满足痛风患者的需要。 此次研究评估了那些接受小于6mg/dl别嘌呤醇单一治疗,但是没有达到血清尿酸治疗效果的痛风患者。

2012-02-10

Nat Struct Mol Biol:七个连续碱基配对的重要性

5月13日,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在线发表了由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等多家机构合作的一篇题为A rule of seven in Watson-Crick base-pairing of mismatched sequences 的研究文章,研究表明:对于未完全配对DNA和RNA的快速退火,七个连续的碱基配对是必须的。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