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创建植物D1蛋白全新合成途径

 4月20日,国际植物生物学期刊Nature Plant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郭房庆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题为Nuclear-encoded synthesis of the D1 subunit of photosystem II increases photosynthetic effici

2020-04-21

CAEJ:开发出能靶向杀灭癌细胞的合成性金纳米颗粒

2020年4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纽约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一步合成方法来获取水稳定性且便于使用的金纳米颗粒,这些纳米颗粒能利用简单的绿色激光加热,从而就能改善其穿透并破坏恶性细胞的能力,同时还能帮助释放化疗药物;这些纳

2020-04-14

糖基转移酶改造与三萜糖苷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方面取得进展

三萜类化合物是重要的植物来源天然产物,此类化合物经糖基化可以增加修饰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进而提高其生理活性、生物利用率以及植物细胞内运输和储存能力。糖基转移酶是三萜类化合物糖基化的重要催化剂,植物来源的糖基转移酶相比于微生物来源的糖基转移酶,催化生成的产物更具专一性,合成三萜皂苷更具有生理功能。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功能糖与天然活性物质研究团队,在

2020-04-18

合成多肽药物可以阻断SARS-CoV-2病毒与人类细胞结合

2020年4月6日讯 /生物谷BIOON /——为了开发出治疗COVID-19的可能方法,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组化学家设计了一种候选药物,他们认为这种药物可以阻止冠状病毒进入人体细胞。这种潜在的药物是一种短的蛋白质片段,或肽段,它模仿一种在人类细胞表面发现的蛋白质。研究人员已经证明,他们的新肽可以与冠状病毒用来进入人类细胞的病毒蛋白结合,从而有可能解除这种蛋白的武

2020-04-06

Chem Commun:新方法合成出具有较高抗HIV活性的水溶性富勒烯衍生物

2020年4月4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俄罗斯斯科尔科沃理工学院能源科技中心、俄罗斯科学院化学物理问题研究所和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单步法来获得水溶性的富勒烯化合物,这些富勒烯化合物具有显著的生物学特性,比如有效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能力。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Chemical Communicatio

2020-04-04

糖化学合成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糖类化合物在许多生命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如细菌和病毒的感染、细胞生长和增殖、免疫反应等。与通过基因调控的生物合成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相比,糖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不是基因调控的,而是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通过逐步的和酶的后翻译修饰的过程,从而导致了糖类化合物的非均一性和极其多样的结构。从自然界中分离提取纯的和结构均一的多糖

2020-03-18

环氧环己醇类天然产物生物合成新策略

 真菌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ases, PKSs)是一类高度程序化的迭代型I型聚酮合酶,通过一组功能结构域的迭代和交替使用,可以精确合成具有特定结构的聚酮产物,如降胆固醇药物洛伐他汀等。依据所合成聚酮产物骨架结构的还原程度,真菌PKSs被分为三大类,即高度还原型聚酮合酶(highly reducing PKSs, HRPKSs)

2020-03-20

黄酮碳苷生物合成及镇痛活性研究中取得进展

 3月6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勇研究组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 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Pathway-specific enzymes from bamboo and crop leaves biosynthesize anti-nociceptive C-glycosylated flavones 的研究论文。

2020-03-09

Ange Chem Int Ed:科学家有望将化疗和光动力疗法整合成为单一药物疗法来治疗耐药性癌症

2020年3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巴黎文理研究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利用不同药物的组合或有望抵御某些癌症类型对药物的耐受性,为了开发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化学家们就需要开发一种化学共轭物,来利用不同的作用模式攻击多种

2020-03-18

bioRxiv:首次体外合成新冠病毒,只需一周!

2020年2月26日讯 /生物谷BIOON /--反向遗传学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病毒发病机制和疫苗开发的认识。大型RNA病毒基因组,如冠状病毒基因组,在大肠杆菌宿主中克隆和操作都很麻烦,因为它们体积庞大,而且有时不稳定。因此,为RNA病毒提供另一种快速、适用的反向遗传学平台将有利于研究人员加快相关研究。近日来自瑞士伯尔尼大学和病毒与免疫学

2020-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