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人类、哺乳动物和鸟类具有一组共同的行为特征
2021年1月17日讯/生物谷BIOON/---一项基于300多个小规模人类狩猎采集群体的新研究表明,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人类、哺乳动物和鸟类具有一组共同的行为特征,并揭示不同物种间觅食、繁殖和社会行为的局部趋同。这些研究结果支持人类行为生态学的核心原则之一---生态力量在不同的环境中选择各种行为,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行为多样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1月
重要疫源动物的起源、扩散和适应性进化研究获进展
第四纪晚期以来,大型哺乳动物的灭绝和种群衰减重塑了全球生态系统,那么谁是如此重大环境变化中的最大受益者呢?已有研究表明,与大型哺乳动物的命运不同,啮齿类、兔形类、蝙蝠类和食虫类等中小型哺乳动物类群的灭绝风险较低——预测显示,未来50年内,啮齿类动物的多样性会持续增加。然而,啮齿类动物是哺乳动物中物种丰富的类群,多数物种之间存在显着的生
一大类哺乳动物基因在将相邻精子连接在一起的细胞质桥上并不完全共享
2021年1月17日讯/生物谷BIOON/---根据一项对包括小鼠、猕猴和男性在内的生物体精子的新研究,一大类哺乳动物基因在整个精子发育和分化过程中并非完全共享。这一发现解释了为何睾丸中的基因表达模式往往相对于其他所有组织表现出异常。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月14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Widespread haploid-biase
Nat Microbiol:研究揭示SARS-CoV-2感染灵长类动物的特征
得克萨斯生物医学研究所(Texas Biomed)和西南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SNPRC)的科学家在《Nature Microbiology》杂志上发表了有关SARS-CoV-2全面动物模型研究的发现。这些发现最初于2020年6月在线发布在BioRxiv上。该研究评估了三种非人类灵长类(NHP)物种(印度恒河猴,非洲狒狒和新世界起源的普通marmosets
成年动物体感皮层季节可塑性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研究员Robert Naumann带领团队,整合国际资源,联合来自德国、以色列的科学家,研究了小臭鼩(Etruscan Shrew)脑结构和功能随季节性的变化,解释了冬季动物体感皮层中更多神经元被触觉信号抑制的实验现象,揭示了小臭鼩冬季捕猎时对猎物选择“饥不择食”的自然现象的神经机制。小臭鼩是最小的
CRISPR基因编辑在活体动物内成功治疗癌症,且永久有效
近年来,分子靶向抑制剂和免疫疗法极大地改善了癌症治疗,同时也降低了治疗毒性和不良反应。但目前多数抗癌药物都需要重复给药,不仅增加了治疗相关的毒性和成本,而且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大多数类型的癌症具有高复发率和耐药性,因此急需开发新的治疗方法。CRISPR-Cas9基因编辑具有永久破坏肿瘤存活基因的潜力,可以克服传统癌症疗法的重复剂量限制
科学子刊发表首个CRISPR抗癌动物实验结果 生存率提高80%
利用CRISPR-Cas基因组编辑系统,现在可以对细胞中的基因进行精准地切割、修复甚至替换,这一技术已为治愈一系列罕见的遗传疾病开辟了新的可能。因发现CRISPR基因组编辑系统的两位科学家也在今年荣获诺贝尔奖化学奖。这项技术的应用范围还在不断突破。近日,《科学》旗下Science Advances期刊发表了一项研究,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Tel A
研究揭示反刍动物瘤胃功能创新的多种遗传进化机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反刍动物遗传与进化研究中心在反刍动物瘤胃进化研究领域取得了新进展,并以“Modes of genetic adaptations underlying functional innovations in the rumen”为题,于11月5日《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杂志在线发表。该论文
治疗性的PD-1癌症疫苗PD1-Vaxx或有望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动物模型试验!
2020年11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OncoImmunology上题为“Immunogenicity and antitumor efficacy of a novel human PD-1 B-cell vaccine (PD1-Vaxx) and combination immunotherapy with du
elife:光遗传学帮助开发亨廷顿动物模型
亨廷顿舞蹈病是一种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由于大脑纹状体核中神经元的变性导致运动,认知缺陷和精神疾病的改变。 UB神经科学研究所(UBNeuro)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研究对这种疾病的发展所涉及的神经元回路之一进行了描述:背外侧纹状体核(DSL)中的次级运动皮层(M2)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