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发现:城市化环境更可能造成幼儿免疫失调,患哮喘和过敏风险更高

  哮喘是由细菌、病毒及多种过敏原引起的慢性气道炎症,会引起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多在幼年时发病,且大部分的哮喘患者都有过敏性鼻炎 或其他过敏现象,严重威胁着公众的身体健康。研究发现,与生活在农村的儿童相比,城市儿童患哮喘、鼻炎和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风险更高。有一种猜想是:在农村生活会接触到更多的动物和微生物,可以促进婴儿微生物群的成熟,

2021-01-12

ACS子刊:鉴定出打开狭窄气道的新型化合物,有望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

2021年1月8日讯/生物谷BIOON/---尽管在控制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是这两种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若控制不好,会导致严重的呼吸困难、住院甚至死亡。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莫萨尼医学院研究副主任Stephen Liggett博士说,“只有大约50%的哮喘患者,以及更低比例的COPD患者,通过目前可用的药物实现了对肺部炎症和气道收缩的

2021-01-08

治疗慢阻肺的三联吸入制剂全再乐成功列名国家医保目录

近日,葛兰素史克(GSK)宣布其一天一次用于慢阻肺维持治疗的三联吸入制剂全再乐(通用名:氟替美维吸入粉雾剂)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及医保谈判,成功列名2020年国家医保目录。继2019年双支气管扩张剂欧乐欣(通用名: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被纳入医保目录后,这是又一款进入医保目录的慢阻肺创新药物,意味着慢阻肺患者将获得更全面的长期规范治疗基础保障。

2020-12-30

阿斯利康tezepelumab一项重度哮喘III期 研究失利

  12月22日,阿斯利康/安进宣布了高级别III期 SOURCE研究的结果。该研究在150例需要标准疗法(LABA)联合口服糖皮质激素(OCS)维持治疗的重度哮喘患者中评估了添加使用 tezepelumab(210mg,每4周1次) vs 安慰剂治疗48周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研究的主要终点是第48周在哮喘持续得到控制下,OCS用量较基线

2020-12-23

分子伴侣调控无膜细胞动态组装研究获进展

蛋白质的相分离在多种执行重要生物学功能的无膜细胞器动态组装中发挥关键作用。在疾病条件下,蛋白质相分离调控的紊乱会直接导致蛋白的液-固相转化和不可逆的蛋白致病聚集。该过程与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学界缺乏关于蛋白相分离稳态在不同无膜细胞器中如何被精密调控的研究。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中心刘聪

2020-12-01

科学家们开发出能高效检测人类脂肪肝和肝纤维化新型探测

2020年12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大约25%的美国人都会患上脂肪肝,这种疾病会导致肝脏纤维化, 最终会导致肝功能衰竭;目前并没有简便的方法来诊断脂肪肝或肝纤维化,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题为“A portable single-sided magnetic-resonance se

2020-12-08

JACI:新研究有助于阻断哮喘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自体免疫疾病,尽管速效吸入剂和药物可以减轻哮喘发作期间的炎症,但哮喘患者几乎没有什么工具可以防止下一次发作。

2020-11-13

基于人体介电谱的射频无创血糖传感研究中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微创中心副研究员聂泽东团队设计出基于高场约束的表面等离子体传感器以实现无创血糖的监测。相关研究成果以Surface Plasmonic Feature Microwave Sensor with Highly Confined fields for Aqueous-Glucose and Blood-

2020-11-21

哮喘重磅新药!阿斯利康/安进TSLP靶向单抗tezepelumab 3期试验成功:将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tezepelumab在广泛的严重不受控哮喘患者中表现出显著疗效,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低的患者。

2020-11-13

肿瘤亚细胞精准治疗研究获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蔡林涛课题组副研究员张鹏飞和研究员龚萍与深圳技师学院应用生物学院专职教师周理华、南方科技大学教授黄文忠课题组合作,在前期工作基础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2019),合作开发出一种基于内质网靶向罗丹明铱配合物光敏剂(Ir-Rho-G2)。研究发现,传统的光敏

20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