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建立衰老生物学多组学数据库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实现健康老龄化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和科学问题。近年来,随着衰老相关研究成果的不断增多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日益发展,衰老相关多组学数据层出叠见。然而,目前尚缺乏综合性的整合衰老生物学多组学数据的数据资源库。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曲静研究组,与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鲍一明研究组、张维绮研究组合作建立了A
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前沿与生物学应用
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成像可以说是近二十年来新兴的一项革命性技术,此前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只能达到200纳米,被称为阿贝衍射极限,而通常病毒和亚细胞结构的尺寸只有几十到200多纳米。超高分辨显微技术的诞生突破了这个极限,使得显微成像分辨率进入振奋人心的纳米级别时代,对于精细结构的研究得到了强力的技术支持。目前商业化比较常见的超高分辨荧光显微技术主要包括受激发射耗损
Cell:通过数学生物学控制基因表达,靶向攻击耐药性癌症
2020年11月25日讯/生物谷BIOON/---今年值得感谢的事情之一是,顽固、持续存在的问题似乎对科学家和数学家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那些会让我们大多数人感到困惑的事情则是他们的日常研究课题。这也是科学家们在不断对抗癌症、病毒和其他疾病的过程中取得进展的原因之一。美国特拉华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副教授、数学生物学家Abhyudai Singh就是这样。S
解决生物学50年来的重大挑战,AI能根据氨基酸序列精确预测蛋白结构
由Google AI开发的人工智能(AI)网络使DeepMind脱颖而出,在解决生物学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方面取得了巨大飞跃-从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确定蛋白质的3D形状。DeepMind的名为AlphaFold的程序在两年一次的称为CASP的蛋白质结构预测挑战赛中胜过其他100个团队,CASP是结构预测的关键评估的缩写。在某些情况下,AlphaFold
利用基因组揭示板蓝靛蓝生物合成的遗传基础
板蓝(Strobilanthes cusia,又称为“南板蓝根”)具有较丰富的靛蓝色素(indigo),因此,其一直是传统的蓝色染料植物。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民族植物学团队的野外调查发现,居住在云南的少数民族“蓝靛瑶”对靛蓝的利用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他们崇尚蓝色服饰,以蓝色为民族文化的主色调(图1a,b),板蓝的利用对维持蓝靛瑶传统文化具有意义。此外,靛
Science:生物学与物理学的结合帮助揭示癌症的本质
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评论中,哈佛大学医学院Hadi T. Nia博士和Lance L. Munn博士描述了影响癌细胞和肿瘤的四种不同的癌症物理特征以及微环境特征,有助于肿瘤生长和对强效抗癌药物的耐药性的发展。
Cell:基于纳米生物学技术的新型癌症免疫疗法或有望彻底根治癌症
2020年11月3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西奈山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新型癌症免疫疗法开发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文章中,研究人员通过对天然分子进行生物工程化修饰所产生纳米生物微型材料与治疗性组分进行配对,随后训练机体的先天性免疫系统来消灭肿瘤细胞。研究者表示,这种纳米生物学免疫疗法能靶向作用骨
《科学》:揭示细胞再回收中心—自噬体生物合成的关键步骤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其在压力状况下或资源有限时分离并再循环细胞组分的一种必要细胞过程,在此过程中,诸如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和损伤的细胞器等“货物”会被称之为自噬体(autophagosome)的一种双膜结合室所捕获并进行靶向降解,那么这些所谓的自噬体是如何在细胞中形成的呢?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维也纳大学的科学家们
重构自然界天然氮肥厂 合成生物技术有何妙招?
氮素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和植物生长所需的大量元素,也是确保农业高产稳产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氮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化学元素,但主要以惰性气体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之中,无法被作物直接利用,供其生长所需。农业生产大量使用的氮肥主要来自于工业合成氨。那么我们知道在农业生产里面,要想实现农作物的增产增收,就必须使用化肥,在世界各国都是这样。那么化肥主要有氮、磷、钾三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