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 Chem:李炯等抗甲基化干扰的小分子RNA芯片研究获进展
小分子RNA,包括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miRNA(microRNA)、piRNA(piwi- interacting RNA)等,多次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十大科技突破”和“十大科学进展”,是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大量实验证据表明,这些小分子RNA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真核生物细胞中,在调控基因表达、细胞周期、生物体发育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PNAS:水稻中的H3K4特异性去甲基酶参与控制转座子活性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组蛋白H3K4去甲基化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证实水稻中的H3K4特异性去甲基酶JMJ703参与控制了转座子活性,相关研究论文于1月14日在线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基因组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曹晓风(Xiaofeng Cao)。
Cell:揭示组蛋白H3K9的分级甲基化可以在核被膜处对染色体臂进行定位
2012年9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弗雷德里希米歇尔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阐明了组蛋白修饰可以导致细胞核周围静止基因的沉默,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近日的国际杂志Cell上。文中,研究者揭示了至少在两种水平上,组蛋白H3 9位赖氨酸的甲基化可以引发异染色质定位在核被膜处。
Science:Polycomb调控H3甲基化介导基因沉默
2012年8月24日,NIBS朱冰实验室在 Science 杂志发表题为Dense Chromatin Activates 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 to Regulate H3 Lysine 27 Methylation的研究论文。 Polycomb介导的基因沉默是一个经典的表观遗传现象。其特点是能够忠实地维持基因的沉默状态,而非诱发基因的沉默。
Mol Cell:DNA甲基化预测机体衰老程度
2012年11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一项新研究中,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新的标记物,并利用新的模型在基因和分子水平来量化老化发生程度,新研究不只是提供一个更精确的方法来确定人的衰老程度,同时也或许提出了预见或治疗疾病的方法。该研究结果发表在11月21日的Molecular Cell杂志上。
Molecular Cell:基因组所RNA甲基化表观遗传新机制研究获重要进展
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重大疾病基因组与个体化医疗实验室 “百人计划”研究员杨运桂研究组,与美国芝加哥大学何川教授实验室和奥斯陆大学Arne Klungland教授合作完成的“RNA甲基化表观遗传新机制研究项目”取得重要进展,相关学术论文在Cell子刊 Molecular Cell 杂志以 ALKBH5 is a Mammalian RNA Demethylase that Imp
Sci Transl Med :脆性X的甲基化标记
对30名罹患脆性X综合症的病人的一项新的研究报告说,在患有脆性X综合征的人群中,某个关键基因上的一个“指纹”可能是病人得益于某一新药的试金石。 脆性X综合症是遗传性智力迟钝的最常见的原因,全世界范围内有五千分之一的儿童受到该病的影响。 脆性X综合症无法治愈,它是由某一单个基因的突变引起的,该基因是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1或FMR1基因。
Nat Struct Mol Biol:证实表观遗传标记组蛋白修饰与DNA甲基化之间存在关联
2012年10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过去二十年,科学家们已经理解到DNA内拥有的遗传密码只代表生命蓝图的一部分。生命蓝图的其他部分来源自覆盖DNA结构的特异性化学标记模式(patterns of chemical tags)。这些化学标记模式确定着DNA是如何被紧密包被的和某些基因是如何被选择性地开启或关闭的。
Plos Genetics:模拟细菌DNA甲基化模式实现穿越其限制修饰屏障
细菌是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生物类群,参与自然环境碳、氮和硫等元素的循环,另外,细菌在人类的健康与疾病、工业微生物发酵及农业生物病虫害防治等领域也占有重要地位。遗传操作是研究细菌生理功能、致病机理及构建基因工程菌株的先决条件。
Nat Struc & Mol Biol:杨财广等揭示核酸去甲基化酶识别碱基损伤的分子机制
最近,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杨财广课题组等在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等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揭示核酸氧化酶识别甲基化碱基损伤的分子机制。 2002年有研究发现,大肠杆菌AlkB蛋白利用催化氧化去甲基化的反应机理对核酸碱基上的烷基化损伤进行修复,实现调控烷基化试剂对细菌的伤害。这一发现掀起了该领域的研究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