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生物材料代替塑料薄膜可以极大降低污染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廉价的生物材料,可以用在包装和替代塑料包装的可再生隔离涂层。而且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来了该材料的许多其他应用途径,他们预测采用这种新型材料会显着降低污染。完全可降解的多聚糖电解质复合材料是由几乎等量的木材、棉花、壳聚糖等处理过的纤维素浆和壳聚糖组成。壳聚糖来源于甲壳素,它是节肢动物和甲壳类外骨骼的主要成分。甲壳素主要来源于龙虾、螃蟹和
3D打印生物材料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在3D打印生物材料领域取得新进展。深圳先进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转化医学研究与发展中心秦岭团队副研究员赖毓霄、王新峦课题组设计并采用先进的低温3D打印技术,制备一种具有显着促成骨效果的骨修复材料,实现难治愈性骨缺损的骨修复治疗,相关研究成果以Porous composite scaffold incorporating osteogenic phy
同济大学女教授首次证明中医用药剂量的科学性
中华传统医学的用药科学吗?同济大学女教授的研究给出了答案:不同于西药高剂量化合物的单一作用,中药的用药本质上是低浓度化学品的混合联合作用,由此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可依据环境化学品领域近年来热门的‘Hormesis(毒物兴奋效应)’确证中医用药科学性”这一新观点。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林志芬教授团队的这一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药理毒理顶级学术期刊“Phar
药明生物携手多宁生物与利穗科技成立“抗体生产原材料及装备国产化联盟”
上海,2017年11月16日--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技术平台公司药明生物(WuXi Biologics, 2269.HK)与多宁生物、利穗科技共同宣布,成立“抗体生产原材料及装备国产化联盟”。生物医药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抗体药的研发生产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板块之一,抗体生产原材料及装备的市场需求量与日俱增,国内相关产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
二维材料肿瘤靶向放疗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喻学锋课题组与暨南大学教授陈填烽等合作,设计合成了一种二维片状结构的靶向纳米体系,实现了肿瘤靶向放射治疗。相关研究成果以Decorated ultrathin bismuth selenide nanosheets as targeted theranostic agents for in vivo imaging guided cancer r
科学家研制出高效去除水体重金属的新材料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吴正岩课题组制备出一种磁性多孔纳米复合材料,可有效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该工作为降低环境中重金属的危害提供新思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相关成果发表在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上。六价铬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毒性重金属离子,具有致癌、致畸、难降解和生物累积性等危害,威
巧夺天工——那些取代人体器官的生物医用新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赋予了材料全新的功能——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其选材领域广泛、组织结构多变,能够有效地满足临床个性化与多样性需求。它的发展综合体现了材料学、生物学、医学等多领域交叉科学与工程技术水平,同时也是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基础。生物医用材料的分类较多,可以从材料特性、使用范围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生物医用材料按照用途进行分类可分为骨、牙、关节、肌腱等骨骼-肌肉系统修复材料,皮肤、乳
多材料3D打印免装配柔性驱动器研究取得进展
实现外界刺激下驱动器件功能材料和复杂形状的结合是仿生驱动研究的一大热点。近年来,各种水凝胶材料、合金材料以及基于碳纳米管(CNT)、氧化石墨烯(GO)等的复合物材料相继在驱动研究中得到应用,并且制备出了类似于毛毛虫、鱼和花朵等复杂结构形状的仿生驱动器件。然而,由于很多仿生器件形状复杂,且多数需要多种材料组合才能实现驱动、运动等特定功能,如何构建复杂结构以及解决多材料组件的装配等问题仍是
京津冀开始鼓励医用耗材同行举报
医用耗材采购投诉之风蔓延,京津冀也要加入鼓励同行举报的行列了。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平台于今年1月上线运行,随后就在上半年启动了止血类和防粘连类产品的三地联采工作。本月(9月),又有5类耗材的三地联采工作启动了,包括:心内血管支架类、心脏节律管理类、髋关节、膝关节、吻合器产品。与此前有所不同的是,针对心内血管支架类和心脏节律管理类医用耗材,9月12日,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平台挂出了一
苏州医工所抑菌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健康医疗、化妆品和食品的细菌感染和细菌污染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检测手段的发展,消毒技术得到长足进步,但病原性细菌的精确测量和有效清除仍是当今科学家面临的挑战。为了克服这些障碍,科学家致力于设计和改善多功能平台来获得快速的细菌捕获效率并同时进行细菌检测和清除,多功能平台可能会极大促进临床诊断、环境检测和食品安全领域的发展。这些众多的尝试中,磁性纳米粒子凭借着自身优异的性质(可用于快速的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