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三轮”驱动十二五医改规划
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出席全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巩固三年医改成果,全面实施“十二五”医改规划,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加快形成病有所医的制度保障,努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会上,北京、吉林、山东、河南、陕西、青海等省市政府负责人分别发言。
青海大学出台人才培养新政策打破发展“瓶颈”
作为青海省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工程”的高等院校,青海大学近日出台人才培养新政策,将把每年学费收入的15%投入到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引进高层次人才、启动人才储备计划等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专家痛批中国医改五大误判 医改未入深水区
中国医改目前存在五大误判:一是“各国医改都不成功,医改是世界性难题”;二是“药品流通改革重在扶大扶强”;三是“发达国家也在限制流通差价率”;四是“只有公立医院才代表和体现公益性”;五是“我国医改已进入深水区”。这是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王波在2013年6月25日召开的第十届中国自我药疗年会上发表的观点。 医改作为全民关注的课题,也一直引发关注,关于医改的讨论更是不绝于耳。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让亿万百姓病有所医
十八届三中全会推进医改 中药材行业利好持续
抗菌药新政9月将发 超出限定量可备案
国内众多抗生素生产企业似乎并未嗅到大限将至的气息。但卫生部即将对抗生素滥用动刀,而且这次有点动真格的意思。 8月6日,在中国医院药学论坛上,卫生部医政司医疗服务管理处处长马旭东明确表示:“按进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将在9月份正式下发。” 上述办法对医院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其征求意见稿早在4月11日就已公布,原定于7月1日出台,但未能如愿。
未来美国的医院非主流化 对国内医改影响
8月初,美国众议院通过提高美国债务上限和削减赤字的法案。美债务上限协议被视为美国政府支出削减的第一步,医疗行业首当其冲。未来美国的医院非主流化将成为潮流,医院和医生之间的关系将会愈发松散,非主流医院将成为主流。非主流医院特指疗养院、流动救护站、病人家中。 在此大背景下,医生相对于医院的独立性将会加强,独立医师制度有可能很快到来。
医卫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工作安排出台
近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这份文件明确,今年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均由上一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
国家食药监局发布2011年第2期国家医械质量公告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2011年第2期(总第49期)国家医疗器械质量公告,公布了对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进行质量监督抽验的结果。 本次共抽验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带针)产品1050批次,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730家使用单位、128家生产企业。经检验,1034批次产品被抽验项目合格,16批产品被抽验主要项目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