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GalNAc偶联siRNA ANGsiR10靶向Angptl3对小鼠和猴的降血脂作用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心脏病的公认危险因素,包括冠心病和相关的心肌梗死,这是一组心脏代谢疾病,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
《癌细胞》: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团队发现,肠道微生物会促进肠癌细胞的DNA修复,削弱新辅助放化疗疗效!
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肠道微生物和肿瘤放化疗相互影响的现象,揭示了肠道普通拟杆菌可通过介导核苷酸合成促进直肠癌nCRT治疗耐药的分子机制,并据此寻找到可预测nCRT治疗效果的生物标志物
Cell子刊:北京大学伊成器团队开发新型RNA编辑技术RESTART
RESTART技术作为一种可编程的不依赖CRISPR的RNA假尿苷编辑技术,拓展了RNA编辑的策略,可通过高效编辑mRNA上的无义突变位点介导翻译通读和蛋白功能的恢复,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隋建华团队,在靶向CD98的广谱抗癌药上取得重要进展!
他们利用人源噬菌体抗体库筛选出了一个高效、且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的抗CD98抗体(S1-F4),并通过基于分子结构的抗体工程学,开发出了一种具有pH依赖性的变体(H15L54)
Nature年度十大科学人物发布:北京大学曹云龙因新冠病毒研究入选
2022年12月15日,Nature 公布了2022年度十大人物榜单(Nature's 10),这一榜单旨在选出十位在这一年重大科学事件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人物,十大人物的故事以独特视角浓缩了这不平凡一年
Nature子刊:北京大学薛涛团队揭示PM2.5或导致胎死腹中
细颗粒物(PM2.5)是一种空气污染,由直径小于2.5微米的化学物质颗粒组成。已知孕妇暴露于高水平的PM2.5会有更高的死产风险,但人们对其全球疾病负担所知不多,尤其是在中低收入国家。
Cell子刊:Omicron新变体有更强的免疫逃避;北京本轮毒株BF.7传染性迄今最强
随着新冠病毒的大规模流行,新的病毒突变株不断出现,Alpha、Beta、Gamma、Delta、Omicron等,其中一些突变株具有更强的感染能力或更强免疫逃逸能力
沪港共创产医合作新机遇,亚洲医疗健康高峰论坛沪港合作专场暨2022沪港产医融合会议成功举办
沪港两地的医药健康产业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分享前沿进展和研究成果,把握产业发展新趋势、新动向,共谋沪港两地产医融合发展。
《细胞》: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曹鹏团队揭示“恶心-呕吐”反应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通过多种前沿的技术,曹鹏和他的团队发现位于肠道上皮的EC细胞可以感知肠毒素。EC细胞被激活后会分泌大量五羟色胺,表达五羟色胺3型受体的迷走感觉神经纤维捕获这一信号后被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