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aria Journal:非洲疟原虫遗传突变显示出耐药性
在非洲致命性最强的疟原虫中,科学家已鉴定出遗传突变,这些突变使疟原虫能耐受最强效抗疟药,这表明最好的抗疟武器可能已过时。 青蒿素类药物是广泛应用的最有效的治疗疟疾药物,常与其他药物一起作为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ACTs)使用,这时它最强效,几乎不可能被疟原虫耐受。但是,新研究则表明:疟原虫关键部分突变后能耐受青蒿素甲醚,其中青蒿素甲醚是2种最有效青蒿素中的一种。
PNAS:饮用含砷水或刺激对利什曼病药物的耐药性
一项研究报告说,饮用水的砷污染可能促进一种致命的寄生虫病的广泛存在的耐药性。内脏利什曼病每年导致4.1万人死亡。只有4种药物——锑制剂、两性霉素B、米替福新和巴龙霉素——已知能够杀死在病人的脾脏、肝脏和骨髓细胞中繁殖的利什曼原虫。 Alan H. Fairlamb及其同事探索了一种可能性,即长期暴露在饮用水的砷污染中可能促进感染利什曼原虫的病人对含有锑的药物的交叉耐性。
Nat Commun:发现耐药性流感病毒依然可以保持传染性
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西奈山医学院的研究者通过研究表示,一种对当前药物耐药的H7N9突变体流感病毒依旧可以保持其传染性。
西北大学“抗生素及耐药性”领域获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日前,西北大学化材学院杨科武教授与瑞典哥德堡大学(University of Gothenburg)Mate Erdelyi教授合作的中瑞合作研究项目“抗生素耐药靶蛋白金属β-内酰胺酶的抑制研究”通过中瑞联合评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JCI:顾建新研究组发现核糖体蛋白能够促进肝细胞癌的化疗耐药及生长
近日,由上海复旦大学顾建新教授所在的研究组发现,核糖体蛋白RACK1能够促进了肝细胞癌(HCC)的生长及化疗耐药。相关研究成果于6月1日发表在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 众所周知,翻译的起始与细胞周期进程及细胞生长相偶联,然而,过多的核糖体的合成及翻译起始通常都导致了肿瘤的转化及存活。
Neoplasia:科学家揭示治疗耐药性脑瘤的新方法
近日,来自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解释了为什么难以治愈的脑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对于当前的化学疗法有如此高的耐药性。研究者John Kuo博士领导这项脑瘤研究,他们报道了一种成功的联合治疗方法,通过破坏脑癌细胞表皮生长因子(EGFR)受体家族多个成员间的信号传导来治疗此疾病。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人类已对腹泻疫苗也产生了耐药性?
近日研究表明,急性腹泻疾病几乎导致了发展中国家五分之一的儿童死亡,最常见的原因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改善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可以对疾病传播有所限制。目前,接种疫苗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减少死亡率的方法。不幸的是,一些研究已经表明,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可用的两种活疫苗Rotarix 和RotaTeq在发展中国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益。在许多非洲国家疫苗的保护效应已低至20 - 50%。
面对日益严重细菌耐药性,我们将何去何从?
21世纪的今天,由于抗生素的滥用,中国每年有8万人丧生,年损失800亿,全球每年15万人因为滥用抗生素而死亡;而对于很多耐药性细菌目前世界上无药可治,看到这些,你不觉得细菌耐药性给人类生存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吗?本文对细菌耐药性的出现,细菌耐药性的原因,未来抗生素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
Nat Cell Biol:新研究揭示肿瘤如何获得耐药性
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圣地亚哥分校研究人员最新发现一种分子或生物标志物 CD61,其存在于耐药肿瘤细胞的表面,可以通过增强肿瘤细胞的干细胞性质诱导肿瘤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