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揭示间日疟原虫通过劫持转铁蛋白受体入侵红细胞

2018年1月8日/生物谷BIOON/---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在世界上广泛分布,当前给全球人类健康造成巨大负担,是非洲以外国家最常见的一种致命性的疟原虫,每年导致1600万例以上的临床病例。这种疟原虫能够在数月内潜伏在肝脏中,而不会引起任何症状,这使得它很难治疗。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德国、英国、泰国、巴西和新西兰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发现间日疟原虫

2018-01-08

PLoS Pathog:蛋白APOBEC3H阻止HIV前体病毒传播到人类

2017年12月26日/生物谷BIOON/---根据一项新的研究,人体中的一种被称作APOBEC3H(A3H)的抗病毒蛋白可能抵抗在进化上产生HIV-1的猴免疫缺陷病毒黑猩猩毒株(chimpanzee strains of 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SIVcpz)的跨物种传播。2017年12月21日,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的Zeli Zhang和同事们将这一发现发表

2017-12-26

发现一种抗病毒蛋白可能阻止黑猩猩传播HIV前体!

【人体内的抗病毒蛋白可能阻止黑猩猩传播HIV-1前体】在人类中,被称为APOBEC3H的抗病毒蛋白质可以抵抗产生HIV-1的病毒的黑猩猩的跨物种传播。德国杜塞尔多夫海因里希 - 海涅大学的Zeli Zhang及其同事在一项新的PLOS病原体研究中介绍了这一发现。APOBEC3H或A3H是几种称为A3的抗病毒蛋白质之一,其抑制慢病毒(一种包括HIV-1的病毒属)的复制。 HIV-1起源于黑猩猩免疫缺

2017-12-24

病毒/朊蛋白最新研究进展

2017年11月30日/生物谷BIOON/---朊蛋白有两种显著不同的形式:它的致病性形式(PrPSC),导致严重性的难易治愈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如牛所患的“疯牛病”和人所患的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syndrome)等;它的生理形式(PrPC)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PrPSC是由PrPC发生突变导致它的蛋白折叠发生异常而产生的,而且PrPSC还能够让正常的PrPC变成致病

2017-11-30

科学家在原子水平下成功解析诱发朊病毒病关键蛋白的特殊结构

2017年11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对一种能诱发人类出现遗传退行性大脑疾病的特殊蛋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人类、小鼠及仓鼠机体中拥有几乎完全相同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实际上在原子水平下会表现出不同的三维结构。图片来源:The

2017-11-09

Science:登革热病毒再次感染为何让一些的病情更加严重?

图片来自Girish Khera/Wikipedia。2017年11月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和尼加拉瓜的研究人员通过在12年的时间里研究尼加拉瓜儿童,发现证据表明初次感染上登革热病毒(dengue virus, DENV)的人如果在他们的体内具有中等水平的抗DENV抗体,那么当第二次感染上DENV时,可能经历更加严重的登革热。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11月2日在线

2017-11-05

我国在埃博拉病毒蛋白致病效应的研究中获进展

埃博拉病毒是目前已知的对人类最为致命的病毒之一,其致病机理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科研团队通过构建一系列腺病毒基因转移载体,系统地研究了埃博拉病毒包膜型糖蛋白在细胞以及小鼠模型中表达的致病效应。据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王华林研究员学科组介绍,埃博拉病毒可编码多种形式的糖蛋白,但是此前对糖蛋白潜在的致病效应的推测只是基于细胞或组织培养物水平的初步研究,相关致病效应尚缺乏体内水平的直接证据

2017-10-15

Cell:双特异性抗体FIT-1具有治疗寨卡病毒感染的潜力

图片来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7.09.0022017年9月23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新加坡、瑞士、美国、英国和意大利的研究人员发布了利用一种双特异性抗体抵抗寨卡病毒感染的数据。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9月21日的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Human Bi-specific Antibody against Zika

2017-09-23

研究揭示黄病毒科NS3蛋白酶-解旋酶协同作用新机制

目前已知的RNA病毒的基因组长度均不超过35kb,编码容量非常有限。因此包含一个以上功能域的蛋白在这类病毒中较为常见,黄病毒科NS3蛋白即为丝氨酸蛋白酶和超家族二解旋酶的天然融合体,在病毒多聚蛋白酶解和基因组复制这两个重要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其两个功能域之间的协同作用机制尚不清晰。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龚鹏课题组长期从事以聚合酶为核心的RNA病毒复制关键酶类的催化与调控机制研究,2013年

2017-09-03

与HIV病毒传播有关的蛋白质实际上对生育有好处

 在精液中发现的蛋白质片段,以前只知道它们能增强艾滋病毒感染的能力,也似乎在生殖生物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来自格拉德斯通研究所、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和德国乌尔姆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碎片可以帮助处理受损或不需要的精子。最近几年,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精液中含有的蛋白质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叫做淀粉样蛋白的结构。“淀粉样原纤维通常只存在于蛋白质错误折叠引起的疾病,如阿尔茨海默

2017-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