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素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减少肝脂合成和炎症
许多黄酮类化合物体内生物利用度差与有效药理活性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分析类黄酮诱导的肠道菌群改变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为阐明作用机制提供有用的线索。
Science:将银纳米颗粒整入到希瓦氏菌中,可以显著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电流和功率
研究人员在由一种氧化石墨烯组成的电极上添加了银纳米颗粒。这些纳米颗粒释放出银离子,这些细菌利用它们的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电子将释放出的银离子还原为银纳米颗粒,然后使之整合到它们的细胞中。一旦进入这些细菌体内,银纳米颗粒就像微型传输线一样,捕捉它们产生的更多电子。
MiRNA靶向调控微生物促进肠道健康研究获进展
我国生猪养殖过程中,每年因肠道疾病致死的仔猪比例高达80%以上,如何有效增强仔猪肠道健康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微生物在肠道健康的作用广受关注,成为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然而如何精准调控肠道微生物结构尚不清楚。近期,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畜禽健康养殖与农牧复合生态研究中心单胃动物营养研究团队开展研究,在miRNA精准调控
Science:揭示肠道微生物组中的肠球菌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抗肿瘤反应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在肠道微生物组中肠球菌属的成员能够改善小鼠肿瘤模型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反应。
eLife:T干扰素通过平衡微生物群抑制炎症性疾病
免疫动态平衡的维持涉及宿主和微生物群之间的协同关系。典型干扰素(IFN)信号通过STAT1转录因子的参与控制对急性微生物感染的反应。
研究人员发表病原微生物和抗生素耐药性监测技术综述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崔丽、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永官受邀在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上,发表综述文章Raman biosensor and molecular tools for integrated monitoring of pathogens and antimicrobial res
Biotechnology Advances:发表微生物催化氮杂环合成的综述
碳和氮是丰度最高的核心生命元素,探究生物体系内的碳氮成键反应可为生命起源和生物代谢路径演化与调控机制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线索。氮杂环化合物作为碳氮成键反应的重要产物类型,广泛参与了生物的遗传与代谢;同时也被应用于医药、农业和食品等诸多产业领域。据统计,目前全球销量前200的药物中,约有三分之二含有氮杂环官能团。鉴于氮杂环的重要性,微生物学家一直在探索该类化合物
GUT MICROBES: 肠道微生物参与肥胖期间食物偏好的改变
肥胖期间,下丘脑对食物摄取的调节会发生变化。负责食物摄入享乐反应的多巴胺能中皮质边缘系统也会受到影响。肠道微生物也是导致肥胖的关键因素。
肠道微生物依赖的三甲胺n -氧化物加重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高血压
肠道微生物通过代谢饲料中的磷脂酰胆碱、胆碱、l -肉碱和甜菜碱产生氧化三甲胺(TMAO)。TMAO与慢性肾脏疾病(CKD)、糖尿病、肥胖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