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将牙龈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与生物支架结合,可修复外周神经损伤
2021年10月17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修复外周神经的新方法将牙龈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gingiva-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GMSC)的再生能力与生物支架结合起来,使面部受伤后的神经得到功能恢复。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9月30日在线发表在npj Re
研发抑制透明质酸合成的特效药有望成为治疗新冠肺炎的新策略
新冠肺炎仍在全球肆虐,截至2021年9月28日,已在全球感染超2.3亿人,死亡超472万。变异毒株的不断涌现使新冠病毒与人类共存成为大概率事件,寻找应对新冠病毒的防治策略已成为全球科学家和政府面临的重要议题。目前,国内外已有数款预防新冠的疫苗获批上市,但治疗新冠肺炎依然缺乏特效药。因此,探索不同病毒株共同的致病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深圳市
Science子刊:利用携带麻醉剂的脂质纳米颗粒靶向肿瘤微环境中的神经元可减少乳腺癌进展和转移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以色列理工学院沃尔夫森化学工程学院的Avi Schroeder教授和博士生Maya Kaduri及其团队开发出一种基于靶向神经系统的镇痛脂质纳米颗粒(analgesic nanoparticle,具有镇痛作用的脂质纳米颗粒)的治疗乳腺癌的创新方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10月6日的Sc
STTT: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症COVID-19
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 (SARS-CoV-2)引起的冠状病毒病2019 (COVID-19)给卫生当局带来了全球公共负担。虽然COVID-19的病毒学特征和发病机制已基本阐明,但目前尚无具体的治疗措施。
科研人员发现调控内皮向间充质转化的新机制
内皮向间充质细胞转化(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EndMT)是重要的生物学过程1。在该过程中,内皮细胞失去内皮细胞的特征,逐渐变成间充质和成纤维细胞。EndMT异常会引起心脏瓣膜病、川崎病、动脉粥样硬化和肺动脉高压等疾病。当前研究认为免疫、TGF-β和BMP 等细胞内信号通路可以调控EndMT过程,但其转录
Nature子刊:解决微生物耐药的一大突破:哈佛开发出双技术加持的广谱抗感染疫苗
伴随耐药微生物感染的数量不断增加,致病菌的流行病爆发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生物威胁,使得传染病临床干预措施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有效的疫苗可以作为一道屏障预防许多细菌感染及其导致的包括脓毒症等严重后果。然而,对于导致脓毒症和许多其他疾病的常见细菌病原体,目前仍没有可用的疫苗。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近期哈佛大学Wyss研究所(WyssInstitute for Bi
Nat Aging:乙酸盐可让衰老的间充质干细胞恢复青春
研究人员发现衰老后的间充质干细胞功能的降低是由于其表观基因组的变化。他们能够通过添加乙酸盐来逆转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发生这些变化。这种表观基因组的青春之泉可能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等骨骼疾病的重要手段。
Laplace压力对细胞胞质分裂过程影响研究取得进展
细胞的胞质分裂过程是细胞有丝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的关键过程,在胞质分裂过程中细胞形态发生剧烈变化,细胞内容物快速完成分配。细胞的胞质分裂过程决定了子细胞的命运并对子细胞的生命活动与生理功能具有重要影响。胞质分裂过程异常可能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如癌症、神经性疾病以及血液疾病等。细胞的胞质分裂过程是一个高度依赖于力学调控的过程。
研究人员发现间充质干细胞改善特发性肺炎综合征的新机制
北大医院血液内科任汉云教授、李渊副教授团队研究发现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可通过调节趋化因子CCR2-CCL2轴抑制T细胞活化,诱导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CCR2+CD4+T细胞生成,进而达到预防小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特发性肺炎综合征(IPS)的效果。此项研究发现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改善特发性肺炎综合征的新
Cell Research:研究发现针对新冠病毒突变株的强效全人源广谱中和抗体组合
随着新冠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盛行,突变株不断涌现。世界卫生组织先后将4种突变株定义为“令人担忧的突变株(Variant of Concern, VOC)”:B.1.1.7(Alpha)、B.1.351(Beta)、P.1(Gamma),以及B.1.617.2(Delta)。这些突变株的传播给全球的抗疫工作带来极大挑战,筛选针对这些新型变异病毒的高活性中和抗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