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科院神经所开设《科学研究的交流、规范与诚信》课程
2月14-23日连续十天,上海生科院神经所所长蒲慕明教授、美国爱荷华大学吴春放教授联合开设了《科学研究的交流、规范与诚信》(Scientific Pursuit, Communication, and Integrity)课程。 蒲慕明所长和吴春放教授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授课内容的准备、阅读材料的筛选、讨论案例的选择等等。
赛诺菲宣布已向FDA提交流感疫苗Fluzone四价配方sBLA
2012年10月18日讯 /生物谷BIOON/ --赛诺菲(Sanofi)疫苗部门赛诺菲-巴斯德(Sanofi Pasteur)今天宣布,已向FDA提交了四价配方的Fluzone流感疫苗的补充生物制品许可申请(sBLA),目前该申请已被FDA接受。
AJHG:计算生物学所研究人员建立了研究人群基因交流历史和混合动力学机制的新方法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AJHG)在线发表了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所徐书华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Exploring Population Admixture Dynamics via Empirical and Simulated Genome-Wide Distribution of Ancestral Chromosomal Segments。
PNAS:细菌可以利用电子传递完成信息交流
杆菌在电导物质上生长,细菌以电子为食,可以吸入二氧化碳,呼出燃料气体。Image credit: UMass, Geobacter.org 自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科学家就推测土壤中的细菌可以利用有传导性的物质来进行信息沟通,直到现在,这种说法依然是一种假设。
PNAS:猕猴适应有韵律的交流
一项研究发现,猴类似于人,当交流遵循一种自然韵律的时候,它们交流得最好,这支持了一种理论,即现代人的说话方式是从灵长类祖先交流时使用的有韵律的面部表达进化而来的。当以稳定的3到8赫兹的韵律发出音节的时候,人类语音最容易被理解;破坏了这种节拍的人造口和面部运动降低了可理解性。Asif Ghazanfar及其同事探索了猴——它们通过嘴部活动等有韵律的面部运动进行交流——是否适应一种自然的韵律。
“科学智慧火花”栏目工作总结交流会在京举行
12月7日,由中科院离退休干部工作局局长孙建国主持的“科学智慧火花”栏目工作总结交流会在北京召开。离退休干部工作局副局长曹以玉、组织调研处、办公厅信息化工作处负责人、栏目编辑组、老科协“科学智慧火花”栏目工作组、网络中心技术组成员、老科协各研究所分会骨干成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对2012年的栏目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回顾,分析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讨提出了2013年的工作目标。
专访黄小建:加强防疫技术交流合作,构筑动物防疫防线
受访者:广东省动物防疫技术交流协会会长、广东省动物疫苗供应站站长黄小建(以下简称黄)。采访者:《南粤动物防疫》记者林馥娜(以下简称记)。 ◇采访手记:黄小建作为广东省动物疫苗供应站站长,和他所带领的团队承担着省级发放各种政府强制性动物免疫疫苗和防疫用物资的重任。在“常年免疫,全年防控”的指导思想下我省建立了有效的防疫机制和保障体系。
中韩深圳签署生物医药协会合作交流协议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与韩国生物医药品协会日前在深圳签署业务交流合作协议,双方将实现生物方面的科研成果共享,不定期组织业内交流,并力争共同开发科研产品。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理事长彭玉和韩国生物医药品协会会长金明炫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
Cell Rep:揭示肠道菌群和机体进行“交流”的分子机制
近日,来自东安格利亚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肠道有益菌群同机体细胞之间交流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