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Nat Prod:天然产物具有对抗致病病毒的潜力
2021年1月9日讯/生物谷BIOON/---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卡格斯药学与制药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破解了过去引起地方性和全球性大流行的三类病毒的基因组和生活史特征,并鉴定出具有破坏这些病毒传播潜力的天然产物,即自然产生的化合物。在一篇近期发表在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期刊上的标题
吲哚类天然产物全合成研究获进展
Dippinine-Chippiine类天然产物(图1,1–11)是依波加天然产物次级代谢物中的一个亚家族,具有独特的强刚性[6.5.6.6.7]稠环骨架,尤其是所含的手性氮杂[3.3.1]桥环骨架,在吲哚类天然产物中较为罕见。此外,分子中含有包括桥头手性季碳在内的多个手性中心,且受C20位绝对构型的影响,Dippinine类分子(2
醌类天然产物仿生全合成研究获进展
“苯烯莫德”是新一代的消炎药物,目前主要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如银屑病、牛皮癣、湿疹等过敏性疾病。2020年2月,耶鲁大学Jason M. Crawford团队于强氧化还原条件与富营养状态的P.Luminescens中首次分离两种苯烯莫德二聚体天然产物:carbocyclinone-534和duotap-520,前者有一定的抑制分
Cell Stem Cell:发现一种新的中间胚胎干细胞类型,有望开发新的再生医学策略
2020年12月8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中国五邑大学、江门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从多种物种中获得一种新的“中间(intermediate)”胚胎干细胞类型,它可以在培养皿中产生嵌合体,并产生精子和卵子的前体细胞。这一发现
基于机器学习的天然产物活性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云南大学教育部自然资源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肖伟烈课题组在天然产物权威评述期刊Natural Product Reports上发表文章,对基于机器学习的天然产物活性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IF = 11.876, https://doi.org/10.1039/D0NP00043D)。该文章结合本团队的研究经验,在总结理论方法和分析文献案例的基础
研究人员发表娄地青霉次生代谢产物研究成果
近日,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丁中涛教授团队在乌头属植物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方面取得新的发现,相关成果分别以“Peniroquesines A?C: Sesterterpenoids Possessing a 5?6?5?6?5-Fused Pentacyclic Ring System from Penicillium roqueforti
Nature:发现一种新类型的中间神经元仅存在于灵长类动物大脑中
2020年10月9日讯/生物谷BIOON/---精神分裂症和自闭症等神经精神疾病是大脑化学物、环境和遗传学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需要仔细研究才能了解它们的根源。科学家们传统上依靠从小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身上提取的样本来研究这些疾病是如何产生的。但是,一个问题一直挥之不去:这些受试对象的大脑是否与人类足够相似,从而产生有用的新见解?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
Sci Adv:线粒体的代谢产物或能通过表观基因组来介导机体的寿命
2020年8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题为“NuRD mediates mitochondrial stress–induced longevity via chromatin remodeling in response to acetyl-CoA level”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中国科学
海绵共附生毛球腔属真菌活性代谢产物及降脂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海绵是多孔滤食性无脊椎动物,是大量海洋微生物的栖息地,是海洋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绵自身物理防御差,海绵共附生的微生物往往能够产生活性代谢产物来协助海绵抵抗捕食者,这些代谢产物结构独特,生物活性丰富,是海洋药物及其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刘永宏团队长期从事海洋微生物活性
受体研究揭示新冠中间宿主范围比SARS窄,穿山甲概率低
近几十年来,冠状病毒大流行已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巨大威胁。典型的例子是,SARS病毒在2003年导致非典大流行,SARS-CoV-2则导致了去年底以来的COVID-19大流行。两种病毒均被认为起源于蝙蝠,同时必须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种间传播,才能引起大流行。受体利用是决定病毒宿主范围的关键因素,而宿主范围又是病毒种间传播的关键。来自中国的最新研究以受体为切入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