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研究者们揭示了阻断Apelin受体棕榈酰化可减轻神经性癌痛的吗啡耐受性
在神经性癌症疼痛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棕榈基转移酶ZDHHC9的表达增加,棕榈化的APLNR促进了其稳定性。
2024-05-31
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科学家,“无创产前检测之父”卢煜明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每年有上千万孕妇因他的研究而受益
“引文桂冠奖”和“拉斯克奖”是公认的诺奖风向标,屠呦呦就曾在获得拉斯克奖后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卢煜明教授也被认为是诺贝尔奖的有力竞争者。
2024-10-02
Sci Adv│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林峰课题组在人体锌离子转运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为了解决锌(Zn2+)外流的能量耦合器的争议,并揭示hZnT1的转运机制,本研究尝试纯化全长hZnT1,并使用基于细胞的体内和基于蛋白质脂质体的体外测定系统来确定其耦合机制。
2024-05-06
CRM: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晨/林东昕团队发现食管癌对化疗耐药的新机制
吴晨、林东昕团队此次找到了食管癌化疗耐药的新机制,证明S100A8可以作为无创预测食管癌化疗反应的生物标志物,靶向S100A8-CD147通路或是克服食管癌化疗耐药性的新策略。
2024-05-24
中国科学家分析近20万人数据,发现地中海饮食和MIND饮食与十余种癌症风险降低有关
酪氨酸非常符合预期,它在癌症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是目前抗癌治疗广泛使用的靶点;白蛋白也在疾病诊断中有不错的发挥。对相关代谢物的深度挖掘,或许能够带来新的靶向治疗策略。
2024-07-17
中国科学家发现,肠道白色念珠菌能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并揭示其中机制
肠道中过多的白色念珠菌会通过其代谢物甲酰甲硫氨酸激活HIF-2α-神经酰胺途径,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而HIF-2α选择性抑制剂能够减少斑块,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新疗法。
2024-06-15
Nat Commun│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书/潘文等合作揭示维持上皮稳态的调控新机制
炎症性肠病(IBD)是典型的复杂肠道疾病。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微生物组失衡和上皮屏障损伤是IBD的典型病理生理特征。
2024-04-18
中国科学家发现全新免疫检查点,可让T细胞在肿瘤高硬度挤压下功能耗竭
新研究表明,Osr2有望成为针对实体瘤中CAR-T细胞功能衰竭的新干预靶点,这为提升固体肿瘤免疫治疗效果开启了新的可能。
2024-05-18
中国科学院研究者们揭示了CLDN18融合突变改善了胃癌卵巢转移患者对紫杉醇治疗的肿瘤反应
本研究阐明了原发性胃肿瘤和转移性卵巢肿瘤,以及同步和异时性卵巢转移之间存在的不同突变特征。
2024-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