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篇论文揭示间歇性高血脂改造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背后机制
两项研究都强调了血脂忽高忽低的坏处,尤其是对那些正在服用降脂药物的人群,即使胆固醇水平下降,或许也不应该轻易停药,因为停药带来的血脂反弹或许疾病风险更高。
Nature:科学家发现能驱动患者狼疮发生的两种细胞缺陷
来自美国西北大学Feinberg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分子缺陷或会促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同时揭示逆转这一缺陷或有望逆转疾病。
Stroke:科学家识别出两种能促进人类中风复发的特殊蛋白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对人群偶发性中风影响不大的两种蛋白似乎会影响偶发性AIS后的MACE,这些关联研究表明,炎症或许是AIS事件后MACE结局的一种促进因素,这或许就进一步强调了其作为新型靶点的重要性。
这两个衰老“断崖年龄”,疾病风险和死亡率飙升!Nat. Aging多组学分析:44岁、60岁是人体内分子变化的两个重要转折点
这项研究不仅证实了衰老过程中的非线性特性,而且通过对多组学数据的深度分析,识别出了具体的模式、转折点和潜在的波动,从而加深了我们对衰老过程的理解。
Nature:通过改进两性霉素B而设计出的一种新型抗真菌分子有望强效杀死真菌而不产生毒副作用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报告说,通过改进著名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 B(Amphotericin B, AmB)的结构而设计出的一种新的抗真
李虹团队发布两款AI模型,预测单药和联合用药疗效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李虹团队建了一个双视图深度学习模型JointSyn来预测药物组合的协同效应。他们还使用JointSyn生成了泛癌药物协同作用的估计图谱,并探索了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模式。
两篇Cell论文揭示硅藻高效固定二氧化碳的机制
研究发现了一种在硅藻固定二氧化碳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外壳,并利用低温电子断层扫描(cryo-ET)等前沿成像技术,揭示了所谓的PyShell蛋白外壳的分子结构,并破译了它的功能。
两周内起效!赛诺菲潜在“first-in-class”小分子疗法达主要终点
Rilzabrutinib是一种口服、可逆、共价BTK抑制剂,有望成为多种免疫介导疾病的“first-in-class”或“best-in-class”治疗药物。
EMBO Rep:两个生殖系基因对果蝇脑瘤的产生至关重要
传统上与精子和卵子的形成有关的基因被称为“癌症-生殖系(cancer-germline)”基因已被确定在某些类型癌症(如黑色素瘤、肺癌等)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