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揭示肿瘤抑制基因BAP1失活为何仅促进肿瘤在特定组织中形成
来源:本站原创 2019-04-21 15:51
2019年4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众所周知,肿瘤抑制基因的丧失导致一小部分癌症出现在特定组织中。但是为什么仅是那些组织?由肿瘤抑制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恶性肿瘤具有不明原因的组织倾向性。比如,一种称为BAP1的肿瘤抑制基因编码组蛋白H2A的去泛素化酶,但是生殖细胞中的BAP1突变主要与葡萄膜黑色素瘤和间皮瘤存在关联。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基因泰克公司的研究人员在一种BAP1诱导性癌症
2019年4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众所周知,肿瘤抑制基因的丧失导致一小部分癌症出现在特定组织中。但是为什么仅是那些组织?
由肿瘤抑制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恶性肿瘤具有不明原因的组织倾向性。比如,一种称为BAP1的肿瘤抑制基因编码组蛋白H2A的去泛素化酶,但是生殖细胞中的BAP1突变主要与葡萄膜黑色素瘤和间皮瘤存在关联。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基因泰克公司的研究人员在一种BAP1诱导性癌症小鼠模型中,针对这种组织选择性如何作用于肿瘤抑制基因BAP1提供了一种相对简单的解释。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4月19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ntrinsic apoptosis shapes the tumor spectrum linked to inactivation of the deubiquitinase BAP1”。
这些研究人员发现在包括小鼠胚胎干细胞、成纤维细胞、肝细胞和胰腺细胞在内的大多数细胞中,BAP1缺失会导致细胞凋亡,但是这不会诱导黑素细胞和间皮细胞凋亡。但是在形成肿瘤的组织中,即便BAP1不存在,具有抗凋亡作用的基因遭受的调节差异也会允许这些组织中的细胞存活下来。至少对这种肿瘤抑制基因而言,它的失活通常会导致细胞凋亡。然而,这种机制在一部分组织中失效了,从而允许这些组织中的细胞发生增殖并导致肿瘤产生。
泛素连接酶RNF2通过让组蛋白H2A发生单泛素化而使得基因受到沉默。在缺乏BAP1的细胞中,它通过抑制促存活基因Bcl2和Mcl1的表达来促进细胞凋亡。相比之下,黑素细胞中的BAP1缺失对促存活基因的表达几乎没有影响,但会诱导基因Mitf表达。
综上所述,BAP1似乎通过抵抗组蛋白H2A泛素化来调节基因表达,但是它的缺失仅在不参与RNF2依赖性凋亡程序的细胞中促进肿瘤发生。(生物谷 Bioon.com)
参考资料:
Meng He et al. Intrinsic apoptosis shapes the tumor spectrum linked to inactivation of the deubiquitinase BAP1. Science, 2019, doi:10.1126/science.aav4902.
由肿瘤抑制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恶性肿瘤具有不明原因的组织倾向性。比如,一种称为BAP1的肿瘤抑制基因编码组蛋白H2A的去泛素化酶,但是生殖细胞中的BAP1突变主要与葡萄膜黑色素瘤和间皮瘤存在关联。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基因泰克公司的研究人员在一种BAP1诱导性癌症小鼠模型中,针对这种组织选择性如何作用于肿瘤抑制基因BAP1提供了一种相对简单的解释。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4月19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ntrinsic apoptosis shapes the tumor spectrum linked to inactivation of the deubiquitinase BAP1”。
这些研究人员发现在包括小鼠胚胎干细胞、成纤维细胞、肝细胞和胰腺细胞在内的大多数细胞中,BAP1缺失会导致细胞凋亡,但是这不会诱导黑素细胞和间皮细胞凋亡。但是在形成肿瘤的组织中,即便BAP1不存在,具有抗凋亡作用的基因遭受的调节差异也会允许这些组织中的细胞存活下来。至少对这种肿瘤抑制基因而言,它的失活通常会导致细胞凋亡。然而,这种机制在一部分组织中失效了,从而允许这些组织中的细胞发生增殖并导致肿瘤产生。
泛素连接酶RNF2通过让组蛋白H2A发生单泛素化而使得基因受到沉默。在缺乏BAP1的细胞中,它通过抑制促存活基因Bcl2和Mcl1的表达来促进细胞凋亡。相比之下,黑素细胞中的BAP1缺失对促存活基因的表达几乎没有影响,但会诱导基因Mitf表达。
综上所述,BAP1似乎通过抵抗组蛋白H2A泛素化来调节基因表达,但是它的缺失仅在不参与RNF2依赖性凋亡程序的细胞中促进肿瘤发生。(生物谷 Bioon.com)
参考资料:
Meng He et al. Intrinsic apoptosis shapes the tumor spectrum linked to inactivation of the deubiquitinase BAP1. Science, 2019, doi:10.1126/science.aav490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